close

  本周,《深化新聞出版體制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的出台被認為是新聞出版業進一步市場化的重要事件,而財經媒體更傾向於另一種解讀:這或許意味著該行業的“混改”大幕正式開啟。
  不過,中央召開的高規格“文藝座談會”也釋放了與“文化產業”相關的更多重要信息:文藝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滿了銅臭氣”……
  顯而易見的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語境下,新聞出版和文學藝術作為兼具“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文化產業,其市場化“尺度”必定是改革頂層設計的題中之義——此前,對相關財經媒體的整肅,似乎也證明瞭傳媒產業的市場化需要進行更“規範化”的改革設計。
  5年前,國內出版傳媒行業的產值就達到8500億元,與國民經濟支柱之一的汽車產業規模相當。統計數據還顯示,至2012年,中國文化產業總產值突破4萬億元,占GDP比重達8.5%,總額和比重都顯著提升。
  文化產業的改革是大勢所趨,但也同樣面臨深水區與關鍵點,繼續深化改革必然會釋放文化產業更大的發展潛力與空間。
  原國家新聞出版署2009年推出《關於進一步推進新聞出版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之後,股份化和集團化成為引人註目的動向,紛紛涌入資本市場的出版傳媒類上市公司成為投資熱點,併購重組也實實在在對國有媒體公司改善管理、業務和運營起到了積極作用。
  然而,新聞出版體制改革是一項浩大的社會工程。有關專家認為,國有媒體公司運行效率低下、真實股權結構不清晰等深層次問題,依然是進一步改革發展的障礙。
  到目前為止,與高層對推動改革的期待相比,市場與資本的態度依然是“熱情與觀望同在、行動與猶疑並存”。
  因此,僅就新聞出版業而言,各方面對《方案》寄予了厚望。輿論認為,8 月18 日中央深改小組《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在政策層面推動了國有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加速,而此次頒佈的《方案》,則是對上述指導意見精神的延續和貫徹,也必將進一步激發新聞出版行業的活力,提升相關國資公司的生產經營效率。
  市場分析人士表示,允許有條件的國有控股上市,出版企業開展股權激勵試點是《方案》的一大亮點, 將有力加速上市出版國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此外,輿論認為,《方案》還將推動國有出版媒體通過參股、收購、投資或自設方式佈局新媒體多元化發展道路,從而吸納優質的新媒體基因,提升運營能力。
  文化產業和文化類公司一直因其高成長性而成為二級市場以及風投行業關註和投資的重點行業。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9月,A股已經披露涉及文化傳媒行業的併購數量130餘起,涉及金額逾1000億元;同期證監會審核過會的122家上市公司併購重組中,併購標的為文化產業的達31家,占比超過25%。在涉及併購中,既有文化行業的內部整合,也有產業鏈上下游與不同行業間的跨界併購。有關專家提示:投資領域現在排在第一位的是互聯網,第二位就是文化產業。
  顯然,在“堅持正確導向,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前提下,包括新聞出版業在內的文化產業,必將因深化改革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原標題:【一周焦點】文化產業改革與發展的空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ilkgjm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